科技与健康

这几个无意识的习惯可能在悄悄伤害你的健康

生活中,不少人会因为怕浪费而有一些节省的习惯,但殊不知在不经意间,这些习惯就埋下了诸多健康隐患。今天,我们整理了 8 个看似“好习惯”实则威胁健康的习惯,一起来看一下!

马斯克麾下Neuralink据悉计划以85亿美元的估值融资

据知情人士透露,埃隆·马斯克麾下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计划以85亿美元的估值融资约5亿美元。其中一位知情人士表示,该公司已与潜在投资者就本轮融资展开初步讨论。所有知情人士均要求匿名。

蓝莓价格“腰斩” 每天吃一盒皮肤真的会变白吗?

近期正是蓝莓大量上市的季节,全国多地蓝莓价格出现“腰斩”。据央视记者报道,进入 3 月以来,市场中蓝莓的供应量逐步增加,目前蓝莓价格比刚上市时出现明显回落,一盒 125 克的蓝莓,根据规格不同,售价从十元到十几元不等。

新发现揭秘T细胞精准打击病毒新机制 免疫反应竟分两步走

由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系统免疫学研究组领导的团队利用先进显微技术,首次精确观测了T细胞在病毒感染期间的激活与增殖过程。研究发现,免疫系统调控T细胞反应的方式比以往认知的更精准,涉及两个关键阶段,这一发现可能为癌症和慢性感染治疗提供新思路。

多和好朋友聚会能降低死亡风险 真的没骗你

2025年的今天,似乎没有什么“社交”是一部手机解决不了的——视频通话清晰到能数清对方的睫毛,游戏里五黑开麦的欢呼声震耳欲聋,社交软件的点赞和评论永远刷不完……但,真的强烈建议大家多和朋友进行线下聚会,因为确实能“救命”!

科学家发明能揭示人真实情绪的“贴纸”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Penn State University)的一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可伸缩、可充电的贴纸,可以通过监测皮肤温度、湿度、心率和血氧水平(SpO₂)等关键身体信号来检测真实情绪。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纳米快报》(Nano Letters)上。

老鼠和人一样也会给同伴做心肺复苏 只是施救方式有点特别

这只老鼠的行为可能会让你吃惊!它不是在虐待无意识的老鼠,而是在进行急救。这是一个实验,研究人员故意将麻醉昏迷的实验小鼠放入笼子中,笼子中活蹦乱跳的另外一只小鼠就会被吸引,并进行一系列急救措施。

突破性药物恢复视力 研究人员成功逆转视网膜损伤

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KAIST)的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突破性的药物,通过诱导视网膜神经再生来恢复视力,这标志着哺乳动物视网膜首次实现了长期神经再生。该疗法通过阻断视网膜再生的关键抑制剂PROX1蛋白发挥作用,并在视网膜疾病小鼠模型中显示出持久的效果。

AI模型在诊断近视、评估风险因素和预测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目前,近视困扰着全球超过20亿人。如果不加以矫正,近视会严重损害视力,影响教育、就业机会和整体生活质量。预计到2050年,全球近一半人口将受到近视的影响。尤其是高度近视,它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永久性视力丧失,进一步加重个人和经济负担。早期诊断对于防止长期视力损害和有效控制近视发展至关重要。

脑电波破译大赛 神经科学家如何让大脑“开口说话”?

4月22日消息,神经科学家正通过快速发展的技术探索,致力于利用脑电波恢复或增强身体机能,为失语者重建发声通道,将无声思维转化为可闻语音。美国加州多所高校以及纽约Precision Neuroscience等公司,正将脑机接口技术与人工智能结合起来,在生成自然语音方面取得技术突破。

这种“厨房纸”真的别再拿来直接接触食物了

厨房纸,已经成了很多人厨房里的标配。平常擦水擦油,它比一般的抽纸都要好用,有些人也会在煎肉之前,用厨房纸擦掉表面的水分,避免煎的时候油花四溅……不过,在这么顺手的使用过程中,你有没有想过,厨房纸可以用来直接接触食物吗?答案是,还真不一定。

美国会对 23andMe 公司破产一事存在疑问

美国众议院能源与商业委员会的领导人表示,他们正在调查基因检测公司 23andMe 公司的破产可能会如何影响客户数据。三名众议员周四致信这家基因检测公司的临时首席执行官乔・塞尔萨维奇,询问了一系列有关如果公司被出售,23andMe 将如何处理客户数据的问题。

大规模样本研究显示电子烟与肺部疾病和高血压风险相关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牵头的一项涉及近25万人的研究发现,30-70岁成年人仅使用电子烟会增加患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和高血压的风险,但与其他主要心血管疾病无关。该研究证实,虽然电子烟存在健康风险,但总体而言低于传统香烟。

“减肥神药”进入口服时代 礼来登顶“减肥药王”?

华尔街分析师普遍认为,GLP-1减肥药领域正在从注射剂型向便捷的口服形式转变,而礼来已经取得了早期领先优势。这场激烈的多年竞争已经有了明显的赢家,至少目前看来,礼来已被市场加冕为GLP-1药物领域的新王者。

吃太多盐可能会使肥胖风险增加 330% 以上

即将于5月11日至14日在西班牙马拉加举行的欧洲肥胖大会(ECO 2025)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强调了膳食钠摄入量与全身肥胖和腹腔肥胖风险之间的联系。该研究由芬兰赫尔辛基芬兰健康与福利研究所的Annika Santalahti及其同事领导。

心理学研究揭示了一段恋情即将破裂的微妙迹象

一段关系中的不满最终会导致分离。最近的一项研究借鉴了“终末衰退”的概念,支持了这一观点。一段恋情的结束很少会在一夜之间发生。最近的一项心理学研究发现,分手前的1到2年里,预警信号往往会出现。

中国脑机接口新突破 19岁癫痫患者实现意念玩《王者荣耀》《黑神话:悟空》

日前,脑虎科技宣布,在天桥脑科学研究院支持下,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联合脑虎科技、上海微系统所开展的高精度实时运动解码临床试验再获重要突破——一名19岁右侧额叶癫痫患者成功植入脑虎科技自主研发的256通道柔性脑机接口。

23andMe因客户数据问题正接受国会调查 已申请破产

美国众议院能源和商业委员会致信 23andMe,表达了对其基因数据 “面临被泄露风险” 的担忧。这家陷入困境的基因检测公司于 3 月申请了美国破产法第 11 章的破产保护,其资产正在待售。国会议员们表示,有报道称一些用户在从该公司网站删除自己的数据时遇到了困难。

台大医院完成首例“无缺血时间”心脏移植手术 换心全程不停跳

台大医院成功完成全球首例零缺血时间心脏移植手术,患者术后恢复顺利,顺利出院。这标志着心脏移植领域的重大突破。自1980年代以来,台大医院一直处于台湾心脏移植领域的前沿,并于1990年成功完成台湾首例心脏移植手术。迄今为止,台大医院已完成超过700例心脏移植手术。这些丰富的临床经验为这项开创性手术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该手术细节被刊登在权威期刊《胸心血管外科技术杂志》上。

科学家发现20分钟缓解早晨疲劳的简单方法:提前接受自然光

大阪都立大学的研究表明,醒来前的早晨光照条件会影响您的睡眠质量,提前 20 分钟接受自然光比无光或从黎明开始持续接受自然光更能有效地提高早晨的清醒程度。

医生警告美国麻疹病例激增

随着美国麻疹疫情再次爆发,儿科专家呼吁重新关注麻疹疫苗接种。尽管麻疹已被宣布为非地方性流行病,但它仍然构成严重风险,尤其对幼儿而言,可能导致肺炎、脑炎等并发症,甚至导致SSPE等致命的脑部疾病。2024年,美国40%的麻疹病例需要住院治疗。专家强调,MMR疫苗安全可靠,是预防这种高传染性疾病最有效的方法。

研究发现CT扫描可能导致美国每年新增103000例癌症病例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一项新研究对美国广泛使用的计算机断层扫描 (CT) 扫描敲响了警钟,警告称该技术可能导致每年确诊的癌症病例高达 5%。这项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资助、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上的研究表明,CT 扫描的风险——尤其是电离辐射暴露——远超以往的认知。

夜间锻炼对睡眠的影响比以前认为的要大

一项针对近 15000 人的新研究发现,深夜锻炼对睡眠的影响范围实际上比之前认为的要大得多,这表明睡前四小时内锻炼会对睡眠产生不利影响。

研究发现增加钾摄入量可能比减少钠摄入量更能降低血压

新的研究表明,改变这两种电解质之间的平衡——尤其是增加香蕉和西兰花等富含钾的食物可能是更有效的策略。科学家们借鉴人类进化的根源和现代饮食习惯,利用数学模型揭示了这种比例对男性和女性的不同影响,为心脏健康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这5种藏在家里的致癌物 很多人天天接触却不知道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潜藏着一些被我们忽视的致癌元凶。了解这些物质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接触,对于我们和家人的健康至关重要。接下来,我们将一一揭秘那些可能存在于我们身边的几种潜在致癌物。

多动症药物并非对每个人都有效 一项新研究揭示了原因

并非所有多动症患者都会对利他林等能提高大脑多巴胺水平的兴奋剂产生反应。如今,新的研究表明,这种药物的有效性与其产生的多巴胺数量关系不大,而更多地取决于对其作出反应的受体的数量和类型。

60岁以上人士只需注射单剂疫苗即可获得数年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保护

一项为期三年的研究发现了强有力的证据,表明一种针对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 的特定疫苗可以为老年人提供长期的感染保护,即使其效力会随着季节变化而减弱。尽管如此,仅接种一剂疫苗就能将重症发病率降低近三分之二,而每年接种一剂疫苗的益处也并不更大。

研究发现无论财富水平如何 美国人的寿命都低于欧洲人

一项研究表明,即使是最富有的美国人,其寿命也比欧洲人短,凸显了系统性不平等和风险因素如何损害美国所有财富阶层的健康状况。研究人员呼吁除了医疗保健之外,更广泛的政策变革。

Syntis Bio研发出一种模拟胃绕道手术效果的减肥药

GLP-1受体激动剂(例如Ozempic和Wegovy)的日益普及改变了肥胖症的治疗方式,并促使制药公司之间竞相开发更有效的替代药物。Syntis Bio就是其中一家竞争者,这家总部位于波士顿的生物科技公司正在研发一种口服药物,旨在复制胃绕道手术的效果,而无需进行侵入性手术。

猴痘源头并非猴子:科学家找到病毒的真正宿主

猴痘疫情自爆发以来,很多人都将其宿主(携带并传播病毒但不会因此生病的动物)锁定在了猴子身上,然而近日,一个国际科学家团队找到了新的答案。实际上这种病毒的宿主不是猴子,而是火足绳松鼠,这是一种生活在西非和中非森林的啮齿动物。

新研究发现一两天的运动可能带来与每日锻炼类似的健康益处

最新研究表明,“周末勇士”只要每周达到150分钟的中度至剧烈运动目标,就能获得与分散锻炼者相同的健康和长寿益处。研究发现,"周末勇士"和规律锻炼者死于心血管疾病、癌症及其他各种疾病的风险显著降低,这强调了运动总量比频率更重要。

如果你经常碰购物小票 真心劝你戴上手套

前段时间,一名乳腺癌患者发了个视频提醒,购物小票中含有双酚 A ,可能会影响生殖发育和致癌,引起了网友热烈讨论。其实,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有关双酚 A 的故事不绝于耳,也许我们从没主动关注过它,但却从没远离过它。

特朗普药品关税或抬高美国患者的药价 而生产回流美国并不容易

一些专家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计划对进口美国的药品征收关税,这可能会对制药企业和美国患者产生广泛影响。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布隆伯格公共卫生学院的卫生政策教授Mariana Socal表示:“目前已经有很多人负担不起处方药了。”

吃芒果正当时:但不是人人都适合吃

吃芒果的季节到啦!芒果风味独特,香气浓郁,除了洗干净后直接吃,还能做成很多美食,比如芒果布丁、芒果班戟、芒果西米露、芒果慕斯、芒果冰沙……光看名字就要流口水了吧!虽然芒果很受欢迎,但在“吃芒果”这件事上存在的“问题”也不少。这篇文章我们就来盘点下大家关心芒果相关问题,并给大家提供一份吃芒果的小妙招。

只需聆听一分钟的“声音香料”能有效防止晕动病

晕车、晕船、晕机,谁都不喜欢,但该如何避免呢?一项新研究表明,只需听一分钟的音频,或许就能让你不至于晕车晕到翻江倒海。

瘫痪患者很快就能通过“近实时”脑信号转换“说话”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在脑机接口 (BCI) 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他们开发出一套系统,能够帮助重度瘫痪患者恢复近乎自然的言语能力。这项新方法致力于解决言语神经假体的一个关键挑战:从患者试图说话到其思维转化为声音之间的延迟。

美国卫生部长下令:在9月前找出自闭症病因

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部长小罗伯特·F·肯尼迪周四表示,美国将在今年9月前查明自闭症的病因,为科学家们几十年来一直未能找到答案设定了最后期限。自2000年以来,美国的自闭症诊断数量显著增加,加剧了公众的担忧。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数据,到2020年,美国8岁儿童的自闭症发病率为每36人中就有1人,即2.77%,高于2018年的2.27%和2000年的0.66%。

美国人抽血做成的蛋白 中国现在靠大米就能生产

去年的空气造淀粉之后,这段时间我在网上就看见个更逆天的:武汉有一家公司实现了从稻米里生产人血……“稻米”,“生产”,“人血”,每个字都能看懂,连起来一读差评君我是真纳闷了,这还是中文吗?

培养皿中的疼痛通路为更好的慢性疼痛治疗打开了大门

一项新研究将四个微型3D器官在实验室培养皿中连接起来,形成了人类疼痛通路的复制品。这一发现有助于科学家更好地理解慢性疼痛以及自闭症等疾病如何影响疼痛感知,并提供了一种无需动物实验的疼痛治疗方法。

新研发的可穿戴皮肤嗅探器可监测人的健康状况

人的皮肤每天都会释放各种气体,包括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氨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它们可以揭示代谢状态、疾病状态和整体健康状况的重要信息。现在,有一种可穿戴设备可以为你检测和分析这些信息。

研究发现敲击特定节奏可增强脑力

法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奇特的超能力,只需用手指保持敲击节奏就能触发——它能帮助你在嘈杂的环境中,比如派对或人头攒动的咖啡馆,听到并理解别人的谈话。虽然这听起来可能有点不可思议,但这其中是有原因的。

美国致命A组链球菌感染呈上升趋势 且越来越难以处理

一项为期十年的研究对美国10个州约3500万名居民进行了调查,发现到2022年,A组链球菌感染数量将增加一倍以上。此外,链球菌——它还能引发一种奇怪的食肉病——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令人震惊。

猴痘病毒源头锁定 非洲松鼠是关键

一个国际科学家团队最新研究指出,西非和中非森林中的火足绳松鼠(Funisciurus Pyrropus)可能是猴痘病毒的重要储存,这一发现为病毒传播链提供了重要线索。

那些做了近视激光手术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找眼镜,不然感觉自己像是瞎了。”“看 3D 电影,只能戴两副眼镜,一场电影下来,鼻梁压的生疼。”“运动时,眼镜总是滑落,随时都有一种会飞出去的焦虑感。”……这些尴尬瞬间,相信很多有近视的人都经历过。不戴眼镜,世界一片模糊。戴上眼镜,生活又有诸多不便。于是,不少人会动起去做近视激光手术的心思。

研究发现过多屏幕时间占用睡眠时间 并引发青少年抑郁症

过多的屏幕时间会影响青少年的睡眠,这可能是抑郁症发病率上升的一个主要原因,尤其是在女孩中。一项追踪 4800 多名青少年的研究发现,屏幕使用会影响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进而预示抑郁症状。

为什么压力一大就胃疼?身体这个“秘密通道” 90% 的人不知道

今天是4月9日“国际护胃日”。胃,是个很多人关心的器官。胃疼、反酸、恶心......这些常见的不适,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是不是吃坏了”“没吃饱”“吃太多”。但你有没有想过,有时候真正让你“胃不舒服”的,可能不是饭桌上的东西,而可能是情绪、压力?

别再冤枉皮蛋了,它是“好蛋”

一说到皮蛋,大家想到的第一个标签就是——外国人眼中的“中国黑暗料理”,网上甚至还有不少外国人挑战试吃皮蛋。其实不只外国人,中国人对它的评价也很两极分化:尽管有些人热衷于辣椒拌皮蛋,但还有些人始终觉得它重金属超标......

新型避孕针问世:一针管两年 可自行注射

麻省理工学院科研团队近日取得避孕技术重大突破,成功研发出一种革命性的长效避孕注射剂。这项创新技术通过将避孕药物转化为微型晶体悬浮液,注射后在皮下形成可持续释放的药物储库,单次注射避孕效果最长可达两年,远超现有最长三个月的市场产品。

Colossal Biosciences复活1万多年前“冰原狼”

世界上唯一一家灭绝动物复活公司今天宣布,在冰原狼最后一次在地球上漫游 12500 年后脱离了灭绝状态。就像《侏罗纪公园》《权力的游戏》的剧情混搭,约翰·哈蒙德与琼恩·雪诺的剧情混搭,Colossal Biosciences的科学家声称已经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次复活灭绝事件。

马达加斯加黑鼠被发现与汉坦病毒有关

老鼠长期以来一直因传播疾病而臭名昭著,但一项新研究揭示了人类改变的景观对其病毒载量的影响有多大。研究人员在马达加斯加的森林和农田中进行调查时发现,黑鼠(一种入侵物种)是危险的汉坦病毒株的唯一携带者。令人惊讶的是,虽然这些老鼠在农业环境中茁壮成长并经常携带病毒,但它们在雨林中的同类却没有一例检测呈阳性。这项研究揭示了土地使用(而不仅仅是动物本身)如何影响疾病风险。

吉林农业大学利用体细胞克隆技术成功繁育延边牛

由吉林农业大学副校长、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吕文发教授主持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要农业反刍动物珍稀濒危种质资源的抢救性保护"项目取得突破性成果——两头体细胞克隆延边牛在安徽亳州顺利诞生。这一重要进展标志着我国在珍稀畜禽种质资源保护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北京圆柏花粉遮天蔽日,能不能把树砍了?

最近,北京过敏人最害怕的两个字,大概就是——圆柏。#天坛圆柏#甚至还上了热搜,在网友拍摄的画面里,黄色的花粉被风一吹,烟雾缭绕,遮天蔽日,远看仿佛一场沙尘暴。社交媒体上,不少人晒出自己的“花粉季过敏人士造型”,防毒面具+护目镜,360 度无死角全方位防护。

哺乳动物的眼睛过去失去一个骨环 而这让我们拥有强大的夜视潜能

不知道,大家平时有没有注意到,晚上关灯之后,只要过一会儿,我们的眼睛就能适应黑暗,并看见东西。然而,您很难在黑夜看到颜色,您只能看到物体的轮廓,但这也已经足以让我们在黑夜中辨认周围环境了。夜视能力,这绝对是哺乳动物眼睛的天赋,虽然其它种类的动物也可以在黑夜中看到东西,但绝对没有一种动物的眼睛能像哺乳动物这样适应黑夜。

杀死抗生素耐药性细菌的药物在花园里不知不觉地生长出来

上个月,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名为“lariocidin”的新抗生素,它可以帮助对抗对常规药物无效的细菌。这一发现很重要,因为耐药性细菌正在成为一个严重的全球健康问题。每年有数百万人死于目前的抗生素对某些感染不再有效。

方便面真不是“垃圾食品” 这样吃营养又健康

说起方便面,可以说是很多人的心头好。一碗泡面,只需短短几分钟和几个简单步骤,就能满足饥肠辘辘的胃。然而,每当你想享受这份简单快乐时,总会有声音跳出来提醒:“别吃那么多,没营养!”“都是防腐剂,不健康!”这些根深蒂固的误解,让方便面背负了太多“冤屈”。

动物会得精神疾病吗?

心理健康问题并非人类独有——动物也会遇到这些问题。从类似痴呆症的认知衰退到焦虑和创伤相关行为,科学正在揭示遗传、环境和经历如何塑造动物的心理健康。研究人员正在研究压力、孤立甚至大脑结构如何影响动物的思维、感觉和行为——以及我们如何更好地支持它们在家庭、动物园和野外的心理健康。

叶黄素,“护眼神器”or“智商税”?

提到叶黄素,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能护眼、缓解视疲劳。但最近,# 8 岁男童吃叶黄素软糖患干眼症#的微博热搜,却让人慌了神:

9.9元包邮的老花镜千万别买 越戴眼睛越花

不知道有多少人发现自己的父母不知何时脸上出现了皱纹,甚至还出现了老花镜。更令人震惊的是,由于配镜意识不够或舍不得花钱,他们的老花镜很多竟然是从菜场、地摊、夜市、网络购买的,没有验光全凭感觉,一副眼镜甚至 9.9 元都不用,还包邮。

礼来CEO表示关税可能最终损害药物研发

礼来公司首席执行官大卫・里克斯警告说,特朗普决定征收广泛的关税,最终可能会损害制药行业的药物研发。特朗普的互惠关税豁免了进口到美国的药品,这让制药商暂时松了一口气。但行业领袖们仍在为特朗普近期实施针对药品的关税计划做准备。

研究发现发现接种带状疱疹疫苗可将痴呆症风险降低 20%

一项新研究利用英国独特的公共卫生政策发现,接种带状疱疹疫苗可将痴呆症风险降低 20%。该研究结果支持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这些研究将疫苗与痴呆症病例数量降低联系起来。

世界上最小的心脏起搏器可装入注射器并由光激活

伊利诺伊州西北大学的工程师们开发出了有史以来最小的起搏器。它比普通起搏器小几倍,专为比普通起搏器使用者小几倍的患者设计。这种装置只有米粒大小,可以用普通注射器注射到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新生儿体内,供临时或长期使用。大约每100个孩子中就有一个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45.6% 的澳大利亚青少年患有至少一种慢性疾病、多动症或自闭症

一项首创的研究发现,近一半(45.6%)的澳大利亚青少年患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或哮喘,或多动症等发育障碍。该研究将这些疾病和状况与不健康的饮食和不良的心理健康等因素联系起来。

突破性新研究表明暴露在空气污染中会让人抑郁

《环境科学与生态技术》杂志发表的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发现,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与患抑郁症的风险增加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这项研究由哈尔滨医科大学和克兰菲尔德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分析了参与中国健康与养老纵向研究 (CHARLS) 的 12000 多名个人的数据。

突破性的脑转语音技术让瘫痪患者恢复语言能力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脑机接口系统,能够让严重瘫痪的人恢复自然的语言能力。这项创新解决了语音神经假体领域长期存在的难题,在《自然神经科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中进行了详细介绍,代表着在为失去说话能力的人提供实时通信方面迈出了重大一步。

新研究证实人类耐热低于极限认知

一项最新研究表明,睡眠调节能力(即在极端高温下维持稳定睡眠的能力)的极限比过去认为的危险更大。 这项研究由加拿大渥太华大学人类与环境生理学研究团队完成,强调了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严峻挑战。

武汉团队首次给大脑画出精准“3D地图”

报道,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叶哲伟教授、周弘博士团队与武汉衷华脑机融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发布了全球首例微米级脑机接口多模态三维图谱。

不会思考、没有疼痛 科学家呼吁探索制造像丧尸的“人体”

斯坦福大学的三名科学家开始呼吁探索像丧尸的“人体机器人”——制造出没有神经成分的活体人体,文章已发表在《麻省理工技术评论》杂志上。之所以提出如此建议,是为将医学突破尽早使用在人类身上,满足人类药物开发甚至器官移植需求。

简单的血液检测可通过特有的miRNA检测出睾丸癌

研究人员已经验证了特定簇的微小RNA(miRNA)是检测恶性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年轻男性中最常见的实体肿瘤)的可靠生物标志物。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证实,之前发现的用于检测恶性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年轻男性中最常见的实体癌症)的生物标志物可以通过早期检测(甚至可能在出生前检测)来改善患者的预后。

Neuralink脑机接口首位患者发声:植入1年未出现副作用

马斯克旗下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的首位脑机芯片植入受试者Noland Arbaugh发帖,表示自己在植入脑机接口一年后未出现副作用。Noland Arbaugh现年30岁,在九年前的一次潜水事故中脊髓受伤,导致颈部以下瘫痪。去年1月,Arbaugh成为Neuralink的首位受试者,接受了脑机芯片植入手术。

阿尔茨海默病治疗再添利器 多奈单抗注射液全国首方于宣武医院开出

3月31日,对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群体而言,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全球首款每月仅需注射一次的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新药 —— 多奈单抗注射液(Donanemab Injection),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暨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成功开出全国首方。与此同时,5名患者也同期接受了该药治疗,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希望曙光。

钟南山呼吁:不要为节约吃剩饭剩菜

国家老年大学开学第一课,特邀钟南山院士进行讲解。呼吁大家不要为节约吃剩饭剩菜。钟南山院士提到,老人家常常在家里头勤俭节约,很多剩饭剩菜不太干净或者不新鲜的话,不要坚持把它吃完,里头含有很多(亚)硝酸盐,(由于)所谓的节约,(导致)得了胃癌。

诺和诺德本月暴跌27% 痛失欧股市值老大 创互联网泡沫以来最惨月份

诺和诺德股价本月暴跌逾27%,创2002年以来最差单月纪录。自去年6月以来,诺和诺德持续遭遇一连串利空,包括减重药Wegovy和Ozempic需求不及预期、口服减重药monlunabant的中期试验结果令人失望,以及另一款在研注射药物CagriSema的数据表现不佳。但华尔街整体对该股仍乐观。

研究人员发现 mRNA 疫苗会对免疫系统留下持久的印记

科隆大学和科隆大学医院的研究人员证明,基于 mRNA 的新型 COVID-19 疫苗不仅会触发适应性免疫反应(例如产生抗体),还会诱导先天免疫细胞发生持久的表观遗传变化。

无热量甜味剂可能会影响长期饮食习惯 甚至影响儿童的大脑发育

南加州大学的一项新研究表明,食用三氯蔗糖(一种常见的无热量糖替代品)比食用普通糖更能激活下丘脑(大脑中帮助调节食欲和体重的部分)。研究还发现,三氯蔗糖会改变下丘脑与其他大脑区域的相互作用,包括与动机有关的区域。这些研究结果最近发表在《自然代谢》杂志上。

睡前仅使用一小时屏幕就会使失眠风险增加 59%

一项大规模新研究表明,睡前看屏幕的时间可能会严重损害你的睡眠。研究人员发现,即使睡前再多使用一个小时的屏幕,也会增加失眠的几率,缩短整体睡眠时间。与预期相反,社交媒体并不比其他屏幕活动更糟糕——所有类型的活动都有同样的效果。

科学家发现极其隐蔽的新型北欧森林真菌物种

已发现五种新的 Piloderma 真菌物种凸显了森林生物多样性和保护需求。尽管Piloderma属的真菌很常见,但科学家最近发现了五种以前未知的物种。其中一种现在被认为是北欧分布最广泛的物种之一,而另一种则只在原始森林中发现。

木瓜和百香果表现出意想不到的抗癌潜力

巴西和德国的研究人员研究了木瓜、西番莲和各种药用植物提取物中的植物化学物质在分子水平上的作用。他们的研究成果在德国 FAPESP 周期间进行了展示,重点介绍了潜在的健康益处和治疗应用。

30年来首个用于治疗中风和泌尿道感染的新型药物获得FDA批准

一种用于治疗顽固性尿路感染 (UTI) 的新型抗生素和一种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溶血栓静脉治疗药物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FDA) 的批准。近三十年来,类似的治疗方法相继进入市场治疗各自的疾病。

湖北为脑机接口医疗服务定价:966元起

据湖北省医保局官网,今日,湖北省医保局发布全国首个脑机接口医疗服务价格,标志着这一前沿科技正式步入民生领域,为无数患者带来希望与曙光。其中,侵入式脑机接口置入费为6552元/次,侵入式脑机接口取出费为3139元/次,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适配费为966元/次。

50余项食品新规公布 以后买吃的这样看标签

2025 年 3 月 27 日,国家卫健委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 50 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 9 项标准修改单。其中,《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25)、《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25)这两项跟大家平时饮食和生活相关度最高,今天咱们就来分几个角度,聊聊其中那些亮点和最值得消费者关注的地方。

战争创伤能遗传给后代?科学家发现关键证据

一项针对叙利亚冲突幸存家庭的研究显示,创伤可能在基因上留下表观遗传标记,并传递给后代。该研究对比了经历过暴力的家庭与未经历战乱的对照组,发现直接遭受暴力的成人和儿童在特定DNA区域存在独特的甲基化标记,甚至在某些家族中延续至第三代。

研究发现大量使用ChatGPT的行为与孤独感增强有关

OpenAI 和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进行的两项研究发现,一小部分大量使用 ChatGPT 的测试对象报告称,他们感到孤独和情感依赖增加,社交互动减少。

研究发现名字可能会改变人的面容

希伯来大学和赖希曼大学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项新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名字可能会影响他们的面容。成年人的面孔与其名字的匹配比偶然匹配更准确,而这种现象在儿童身上并不存在。

新发现:咖啡冲泡方法对心脏健康有很大影响

一项新研究表明,冲泡咖啡的方法可以显著影响天然升高胆固醇的化合物二萜的含量。咖啡的冲泡方式可能会影响心脏健康。咖啡文化遍布七大洲,是一种全球性饮料。事实上,全世界每天要喝掉超过22.5 亿杯咖啡。咖啡含有生物活性成分,因此通常被认为对健康有益。

眼睛出现这两类情况需要马上就医 千万别拖

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眼底突然出血”的情况吧!着急忙慌的跑到医院,但医生看一眼却非常淡定,简单检查一下什么药都不开就让回家了。眼睛都出血了,这么“危急”的情况,医生为什么会不紧不慢的呢?

首款无激素男性避孕药或将问世 正进行二次人体临床试验

当前避孕选择存在显著性别失衡——占市场主导地位的口服避孕药仅适用于女性。为促进避孕责任的平等分担,科学界长期致力于研发安全有效的男性避孕方案。最新突破性研究为此带来希望。由明尼苏达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与YourChoice Therapeutics公司联合开发的YCT-529,成为首个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非激素类男性口服避孕药。

一次轻微的儿童脑震荡会使其成年后考上大学的可能性降低15%

一项新研究发现,遭受过脑震荡(即使是轻微脑震荡)的孩子成年后接受高等教育的可能性降低 15%。该研究强调了创伤性脑损伤对学习的长期影响,无论其严重程度如何。

哪种情况或伤害才是人类最严重的疼痛体验?

这注定是个极具争议的话题,每个人的疼痛体感有差异,因此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当大部分人还在争论,人类最痛苦的是“生孩子”还是“蛋碎了”,一项研究给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都不是。这项研究是在2020年发布的,当时根据英国脑科学研究中心预估,在英国约有 65000 人患有一种鲜为人知的疾病,这种疾病会让患者感受到最剧烈的头部疼痛,学名“丛集性头痛”。

遥控机器人可用来消灭临床医疗中难缠的细菌生物膜

医疗植入物表面形成细菌生物膜绝对不是什么好事。不过,很快就会有一种新方法可以清除这些细菌生物膜,即使用微型遥控液体机器人。当几乎任何人造物体被植入体内时,有害细菌都有可能在其表面和周围组织中繁殖。微生物会形成一层粘稠的涂层,即生物膜,这种生物膜对抗生素有抗药性。因此,有时需要进行第二次手术来清理和消毒植入物。

仿生传感器可实时监测人体新陈代谢情况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UCLA) 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微型传感器,它可以比目前的方法更广泛地帮助监测代谢物(人体在代谢过程中分解食物、药物甚至自身的脂肪和肌肉时产生或使用的物质)。

全球首个基于AI的心理健康聊天机器人Therabot开始试验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 Claude 和 ChatGPT 等公司寻求个人帮助,但关于它们对心理健康的价值,只有传闻没有证据,直到现在。达特茅斯学院的研究人员进行了首次此类试验,利用学院开发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来量化这种新技术模型对精神健康问题患者的有效性。

首张人脑能量分布图绘成 助力研究阿尔茨海默症等疾病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法国波尔多大学科学家在3月26日《自然》杂志发表重大研究成果,成功绘制全球首张人脑能量分布图MitoBrainMap。这一突破性进展为研究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和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开发新疗法提供了重要基础。

高薪≠快乐?研究发现员工对工作不满的深层原因

工作中的不满情绪可能不仅仅是短暂的“周一综合症”,而是一种长期状态。美国乔治亚大学的一项新研究通过分析30个国家近3.5个欧洲员工的数据,揭示了工作满意度与薪酬、工作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该研究发表在《环境经济学与管理杂志》(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上。

中国科学家突破性发现 大量干细胞或让失明者重见光明

科学家在人类祖先中加速发现一类长期寻找的干细胞群,有望为晚期衰老疾病提供的治疗方法。中国温州医科大学苏建忠教授完善的研究团队在《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论文发表称,将实验室培育的类似细胞移植到移植眼中,成功保护了其愿景。

中国完成全球首例基因编辑猪肝脏移植人体,我们就快用上猪器官了吗?

伦敦时间2025年3月26日,中国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的研究团队在《自然》(Nature)杂志在线发表论文,报告世界首例将基因编辑猪的肝脏移植到脑死亡人体内的成功案例(于2024年3月完成),将有助于解决移植器官短缺问题。研究团队表示,该研究首次探索了“基因编辑猪-人”肝脏异种移植的可行性,在科学理论创新、核心技术攻关、军事医学应用等方面取得了原创性突破。

诺和诺德反击仿制药:司美格鲁肽销量受损 或采取法律行动

周四,减肥药巨头诺和诺德表示,美国复方药行业的迅猛发展正影响其产品司美格鲁肽(品牌名为Wegovy)的销售,并警告称,对于那些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的公司,将考虑采取法律行动。根据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药品短缺规定,美国的复方药房被允许合法仿制诺和诺德的Wegovy和糖尿病药物Ozempic,这两种药物的化学名称均为司美格鲁肽(semaglutide)。

过早给婴儿服用抗生素可能会增加其患1型糖尿病的风险

根据一项新的小鼠研究,生命早期接触抗生素会改变婴儿的微生物群,从而破坏胰腺中产生胰岛素的细胞的生长,增加日后患糖尿病的风险。科学家发现了一些特定的微生物,尤其是都柏林假丝酵母,它们支持这一关键的胰腺发育窗口,有朝一日可能有助于预防或逆转糖尿病。

青蛙皮肤的秘密可能成为对抗超级细菌的新武器

经过改造的蛙源肽可能成为强大的新抗生素,在早期测试中对抗耐药细菌显示出强劲的效果。青蛙已经繁衍生息了数亿年,适应了从热带雨林到亚北极林地的各种环境。在进化过程中,它们已经形成了一系列强大的防御机制,可以抵御潮湿栖息地中滋生的多种细菌,包括之前未报道过的抗生素化合物。这些天然抗生素的变体有朝一日可以帮助人类抵御耐药性病原体的侵害。

新的研究可以解释为什么少女比男孩更容易抑郁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精神疾病,影响着全球约 2.8 亿人。女性患抑郁症的几率是男性的两倍,这种差异在青春期开始显现。虽然之前的研究已经探索了成年人抑郁症的生物学机制,强调了犬尿氨酸通路的潜在作用,但这是第一项研究青少年中该通路的研究,特别是与生理性别的关系。

加工腰果后的植物残渣被发现非常善于抑制脂肪细胞生长

最新研究表明,从腰果植物的部分(通常在商业加工时被丢弃)中提取的提取物可以显著限制脂肪细胞的发育和脂肪的积累。这表明腰果植物是一种改善健康的新方法。全球有超过10 亿人患有肥胖症。肥胖症是遗传、环境和社会因素的综合产物,也是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上升因素,因此科学家们致力于寻找安全有效的方法来治疗肥胖症也就不足为奇了。

加载中...

精彩评论

全部展开

CBer 热度

created by ceallan